消息又傳神煤合并 中煤能源稱“我們都沒聽說
邢雷認為,神華集團和中煤集團合并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有三:首先,這兩家公司不存在惡性競爭的問題;其次,這兩家公司業務側重點不盡相同;再次,更重要地來講,由于兩家企業此前并不同屬于一個主體,淵源不深,企業文化有差異。
8月10日,煤炭板塊罕見“飄紅”,中煤能源更是以10.05%漲幅“傲視群雄”,這如同一顆石子落入寧靜的湖水,再次泛起煤炭巨頭合并的漣漪。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6月9日上午,一則關于兩家煤炭巨頭即神華集團和中煤集團存在合并可能的消息“不脛而走”,瞬間挑起了資本市場高度敏感的神經。但該消息隨即被兩家公司否認,并均于當晚發布公告澄清。
其實,早在2008年,神華集團副總王安調任中煤集團董事長一職,就曾傳出有關這兩家企業要合并的消息。但直到8月11日,投資者也沒有見到“神煤”的影子。
作為中煤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煤能源方面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都沒聽說過,這個東西也都是傳,如果真有這么回事,我們馬上就會知道。記者致電神華集團宣傳處處長郝華,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復。
煤炭巨頭業績下滑
中煤集團是國資委管理的國有重點骨干企業,前身是1982年7月成立的中國煤炭進出口總公司。2006年12月,中煤集團獨家發起成立的中煤能源(01898.HK)在香港上市,2008年2月回歸A股。
6月底,中煤能源發布公告稱,經初步測算,預計2015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出現虧損,虧損金額為8億~12億元。
中煤能源給出的解釋是,2015年,受到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及煤炭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中國煤炭行業延續了深度調整態勢,煤炭價格持續大幅下滑。
中煤能源業務分為煤炭、煤化工、煤礦裝備和其他,煤炭業務是其“頂梁柱”,2013年和2014年收入分別約為686.1億元和580.67億元,在中煤能源能源整體收入占比都在80%以上。
2011年到2014年,中煤能源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約為96.67億、92.81億、35.76億和7.67億元,也是連續四年下跌,且跌幅呈現擴大之勢。
神華集團則是于1995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以煤為基礎,集電力、鐵路、港口、航運、煤制油與煤化工為一體,產運銷一條龍經營的特大型能源企業。其獨家發起成立的中國神華分別在香港、上海上市。
7月底,中國神華發布了2015年上半年業績快報,營業收入約為877.83億元,相較于2014年同期1291.97億元,下滑32.1%;歸屬于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17.27億元,同比下跌45.6%。
對于2015年上半年經營業績下降,中國神華認為,主要原因是煤炭量價齊跌,且售電量也同比下降。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2012年上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中國神華歸屬于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約為251.81億、244.01億、215.46億和117.27億元,連續三年下滑,且降幅呈迅速擴大之勢。
“看各種報表和數據,神華集團由于成立時間較晚、人員少,其企業效益相對中煤來說要好。中煤集團歷史較長,幾經重組后吸納了大量的人員,包袱也比較重。”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對媒體表示,經營狀況差距很可能成為二者合并障礙。
合并重組可能性較低
隨著南車、北車“合二為一”,中電投、國家核電“成為一家”,市場對于央企合并的預期逐漸加強。作為煤炭行業的兩家“國字號”龍頭企業,神華集團和中煤集團是否有可能合并,自然成了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但一位跟蹤能源行業的券商分析師指出,煤炭巨頭合并要問兩個為什么,第一是為啥要合并,是為了提高產業集中度,還是有其它原因;第二是合并的目標能否實現,即是否有助于行業脫困。“從目前來看,煤炭巨頭合并的可能性不能說沒有,但比較低。”
邢雷也認為,神華集團和中煤集團合并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有三:首先,這兩家公司不存在惡性競爭的問題;其次,這兩家公司業務側重點不盡相同;再次,更重要地來講,由于兩家企業此前并不同屬于一個主體,淵源不深,企業文化有差異。
作為典型的產能過剩行業,煤炭行業“寒冬”持續,淘汰落后產能和通過企業合并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是永不休止的熱門話題。(一財網)
冷軋鋼、冷軋、冷軋板、鐵板、中寬帶-惠州市南鋼金屬壓延有限公司。www.dgweida.com.cn
- 上一篇:國際煤價全線跌破60美元關口 2015/8/12
- 下一篇:新興市場貨幣貶值潮加劇 大宗商品市場更加動蕩 201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