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5家上市公司總杠桿平穩 煤炭行業杠桿率下降1.45%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安排,去杠桿是2016年經濟工作的五大任務之一。
截至5月2日,除ST烯碳外,滬深兩市3204家上市公司年報全部出爐,其中69家歸屬于金融業。以金融業外的3135家上市公司為樣本,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Wind統計了企業杠桿率。
數據顯示,2016年末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為60.39%,較2015年末微升0.29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計算方式為各公司負債總額加總除以資產總額加總,而非各公司算術平均值,下同)
“上市公司總體資產負債率近幾年都在60%左右,應該說是總體平穩的狀態。”招商宏觀分析師閆玲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經梳理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發現,2016年末不同行業的資產負債率呈現分化。具體而言,鋼鐵、煤炭行業的資產負債率有所下降,房地產行業的資產負債率則略微上升。
“當前要抑制整體社會杠桿率的上升、特別是非金融企業杠桿率的繼續攀升,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是短期應對措施的首選。”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近日撰文稱。
樣本數據還顯示,企業貨幣資金明顯上升。據Wind數據整理,2016年末3135家上市公司的貨幣資金余額為6.85萬億,相比2015年末上升28.76%。
煤炭行業資產負債率降至51.61%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機構統計,3135家上市公司2016年末資產負債率為60.39%,較2015年末的60.1%,小幅增長0.29個百分點。
“去年主要任務不是去杠桿,是穩增長,流動性總體比較寬松。”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去杠桿今年成為中央工作重點,去的過程中也是邊去邊看,應該說非常謹慎,去杠桿的效果應該到下半年或明年年初能看出來。”
徐忠表示,要認識到杠桿率的下降必然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既要避免杠桿率上升過快而引發債務流動性風險和資產泡沫,也要合理把握去杠桿的節奏,避免過快壓縮信貸和投資可能引發的對經濟增長的損害,避免去杠桿和縮表引發“債務-通縮”風險。
盡管樣本企業資產負債率較2015年有小幅上升,但回望2016年,去桿杠工作仍有成效。
分行業看,機構數據整理顯示,2016年末鋼鐵、煤炭行業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7.28%、51.61%,相比去年末分別下降0.65、1.45個百分點。
“去杠桿和去產能有時候同步,一方面煤炭行業產能過剩,新增投資帶來的融資需求會減少;另外金融機構貸款有保有壓,對于環保不達標、效益較差、規模較小的機構,信貸、非標資金會退出。”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林采宜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鋼鐵、煤炭價格上漲,導致利潤改善。一些企業基本面好轉以后,可能會償還部分非標融資,體現為煤炭行業杠桿率降低。
與此同時,房地產行業杠桿率小幅回升。139家上市房企負債規模為4.88萬億,同比增長26.14%;房企資產負債率略微回升,2016年末房企資產負債率為76.99%,同比上升0.7個百分點。
2016年樓市上漲帶動了房地產企業的加杠桿行為。有銀行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房地產開發貸款是2016年上半年各家銀行競爭的主要業務品種,且利率較基準利率下浮。
“跟煤炭去桿桿不太一樣,去年以來房地產投資也在回升。因為煤炭過剩后,有了現金流可能不是繼續投資,而是還款;但地產方面因為看好后市,特別是一、二線城市,投資增速回升得比較快,有了資金又去拍地,使得杠桿并沒有降下來。”溫彬稱。
2016年房地產資產負債率整體呈上升態勢,僅四季度出現小幅回落。機構數據顯示,2016年四個季度房地產行業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6.56%、76.76%、77.25%、76.99%。
“今年地產杠桿很難進一步回落。”溫彬認為,“因為去年投資的地塊需要開發,可能還需要后續資金支持,所以盡管今年調控升級,房地產未來投資增速可能會明顯回落,但是因為資金面的壓力,地產行業仍將保持較高的負債水平。”
光大固收團隊稱,據2016年報結果,目前仍呈現傳統行業財務杠桿高,新興行業財務杠桿低的現象。傳統周期性行業的負債率普遍偏高,周期性行業如鋼鐵、房地產、建筑裝飾、公用事業等,資產負債率均在60%以上,同個行業不同公司之間差異較大,如房地產行業中資產負債率最低的10.26%,最高的公司則達到了98.70%,其他行業類似。
房地產行業貨幣資金增四成
機構數據整理顯示,2016年末樣本企業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的余額分別為3.67萬億、4.73萬億、2.16萬億。
從增量來看,債券的新增規模最大。2016年樣本企業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新增規模分別為2401.81億、5364.59億、4858.7萬億,應付債券新增規模較高。
林采宜認為,2016年發債成為重要融資渠道,一方面與債券市場環境相對寬松有關系,信用債發行較多;另外與利率較低有關,發債比貸款更便宜且期限更長,能夠發債的企業都盡量發債。不過她認為,“2017年會緊很多。”
近日,央行公布的一季度社融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企業債券融資凈減少1472億元,同比多減1.5萬億元。
“去年11月份以后,債券在融資中占比有所下降,而且很多企業開始停發。”溫彬稱,“主要源于過去理財、委外不斷加杠桿買債,使得利率不斷下行,企業優先選擇發債融資的情況已經轉向,今年金融機構去杠桿導致資金收縮,影響到企業發債積極性。”
近期信用債發行利率持續上升,特別是信用債利率一度達7%,遠高于同期貸款水平。如貴州貴龍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發行的一期5年期企業債發行利率攀升至7.8%高位。
此外,樣本企業的貨幣資金明顯上升。據機構數據整理,2016年末3135家上市公司的貨幣資金余額為6.85萬億,相比2015年年末上升1.53萬億,上漲幅度為28.76%。在金融數據統計中,貨幣資金計入M1。
閆玲稱,M1(貨幣資金)的上升主要有房地產銷售、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信用債快速發行三大原因。
“去年上半年,因為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很多企業雖然手頭有大量現金,但是并沒有去投資;另外是當時房地產市場銷售活躍導致大量居民存款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向房地產企業活期存款轉移,導致M1、M2的剪刀差不斷擴大。”溫彬稱。
從上市公司來看,貨幣資金大幅增長主要源于房地產行業。機構數據顯示,2016年末,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為8190.83億元,相比2015年末上漲2416.3億,漲幅為41.84%,大幅高于平均28.76%的漲幅。
M1的快速增長也使得2016年上半年M1、M2增速形成的“剪刀差”持續擴大。央行統計數據顯示,“剪刀差”由年初4.6%擴大至7月份的15.2%;此后逐漸回落。
“去年下半年以來,‘囤錢’問題有很大改變,相應經濟開始活躍,預期今年M1、M2剪刀差還會進一步收窄。”溫彬稱,“一方面金融去杠桿,今年總體資金狀況不像去年相對寬松;另外部分領域的投資力度較大,如基礎設施。”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上一篇:沒有啦
- 下一篇:去產能調結構 告別"一煤獨大" 非煤收入占鐵法能源半壁江山 20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