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連降5周 供需漸趨平衡
今年以來,在去產能的同時,煤炭價格今年以來出現持續上升態勢。不過,動力煤價格近期增長趨勢已暫停。截至12月6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598元/噸,環比下行1元/噸,已經連續五期下行。
煤價下行緣于目前中國供需趨于平衡。實質上,全球煤炭消費需求均不振,而對于煤炭價格后市,研究多認為將趨于平穩。
煤價漲勢回落
針對最近數周煤價指數連續下行,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煤炭戰略規劃研究院最新發布的研究指出,限產政策造成國內煤炭供應量減少,以及季節因素導致電力和取暖部門的煤炭消費升高是中國煤炭價格在前一階段快速上漲的主要原因。隨著國內煤炭供需逐漸平衡,國內煤價漲勢將回落。
在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去產能、限制工作時間等多項政策的調節作用下,2016年前三季度,國內煤炭產量下降了10.5%,而煤炭消費同比只下降了2.4%,生產量較消費需求差2.22億噸,以致煤炭市場供應形勢發生變化。此外,煤炭用戶和中間貿易商囤煤、投機資金炒作等行為,短期內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場價格泡沫。
該研究同時也指出,需求和生產成本沒有明顯增加,不構成對價格上漲的支撐。上一輪價格上漲的動力幾乎全部來自去產能政策對國內煤炭供應的影響。
隨著中國能源消費結構加速調整,未來我國將逐步擺脫高耗能的經濟增長方式,幾大高耗煤部門的煤炭需求也將下降。
例如,隨著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我國電力行業煤炭需求增長態勢下降;鋼鐵行業的煤炭需求正在減少,建材行業用煤需求已進入峰值期;傳統煤化工行業煤炭需求量也將基本維持平穩。
該研究顯示,到2020年左右,中國煤炭消費量將與2015年(39.65億噸)相當。該研究的作者吳立新分析,縱觀歷史上中國煤價的幾次大的波動,供需關系是影響煤炭價格的最主要因素。目前中國煤炭產能在57億噸左右,其中違規的新建和改擴建產能8億噸,停產煤礦產能為3.1億噸,合規產能約46億噸。長遠來看,中國煤炭需求將基本維持在40億噸左右,煤炭產能過剩明顯,國內煤炭供大于求的基本態勢將一直持續,因而煤炭上漲幅度有限,煤炭價格會趨穩。
全球消費皆不振
煤炭消費需求不振不只是中國,全球情況似乎都如此。
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發布的《煤炭市場中期報告2016》(下稱《報告》)稱,“我們正在經歷煤炭消費的另一個停滯期。”
《第一財經日報》在報告發布會現場了解到,盡管印度、印尼、俄羅斯和越南的煤炭需求在增長,但這并不足以抵消中美兩國煤炭需求的大幅下降——這使得2016年煤炭需求將低于2013年的水平。IEA能源市場與安全部負責人貞森惠祐稱,中美兩國煤炭需求下降的原因并不一樣。
在美國,因廉價天然氣和《汞與有害氣體排放標準(MATS)》而導致的燃煤電廠退役,促使煤炭發電量下降15%,創下30年來最高降幅紀錄。此外,能效的提高和風電的發展也有較大影響。
而在中國,則是因為電力、鋼鐵和水泥等煤炭主要消費行業的用煤量有所下降,導致中國的煤炭需求在2015年連續第二年下滑。報告指出,上次這一情形發生還是在1981年。而且,經濟結構的調整與能源結構的多元化助推了這一下降趨勢。
《報告》顯示,中國政府在去產能方面采取的措施,尤其是“276個工作日”政策,再加上澳大利亞與印尼發生的供應中斷,導致此前幾個月煤炭價格飆升,超出預期的水平。
然而,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對“276個工作日”政策的效果持有不同觀點。他表示,今年中國煤炭產量下降是多層次原因導致的,不僅僅是因為“276個工作日”政策。
“中國政府從去年開始,加大依法治理違法違規煤礦的力度,全國146個手續不全的煤礦全部停建停工,涉及的產能達到6億噸。還有前些年,市場需求快速拉動,有一批煤礦的實際產能超過政府規定的額定產能。”姜智敏稱。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上一篇:沒有啦
- 下一篇:阿根廷對華鋼管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 201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