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市場供需仍然平衡 煤價或支撐
產區庫存連續低位運行:2017年以來,在去產能加速推進、進口煤政策收緊等影響下,國有重點煤礦庫存就一直處于下降的狀態,自2017年底至今,庫存一直處于近6年最低水平。樣本礦井的庫存情況與國有重點礦庫存情況類似,同樣處于近幾年來最低水平,而站臺庫存的變化與鐵路運力增加、發運能力增強有關。
港口庫存高度不斷刷新:供給側改革以來,隨著煤炭產能繼續向“三西”地區集中,環渤海四港(秦皇島、曹妃甸、黃驊、京唐港)的中轉地位更加明顯,截至2018年7月中旬,四港庫存1700萬噸,同比去年增加350萬噸,增幅25.7%;其中,第一大港秦皇島港庫存670萬噸,同比去年增加100萬噸左右,增幅17.5%。
電廠庫存達到去產能前高度:春節前后,產地提高開工率增產保供,鐵路批車量增加,同時進口煤政策定向放松,庫存一直保持高位,截至7月中旬,庫存連續1個月維持1500萬噸左右,均值水平在1510萬噸以上,同比去年增加240萬噸,增幅18.75%,而同期日耗均值高達76萬噸,增幅23.7%,比庫存增幅高5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六大電廠日均調入量高度與維持時間均創近年來歷史記錄。
社會庫存向下游轉移:鐵路調運與港口發運的高位,有力緩解了坑口庫存堆積難以有效向下游運輸的瓶頸,自2018年春節以來,整體社會庫存低位穩定,產地及庫存連續下降,中轉港與電廠庫存增加,庫存轉移動向明顯。但整體社會庫存的下降,依舊顯示出供給不足的市場狀態。中短期內,中轉港及下游庫存的高位,在旺季高煤耗的情況下,有力緩解采購壓力,壓制市場交易情緒;但長期來看,如果產能釋放不及庫存消耗速度,則下游庫存的高位可持續性難以持久,供需緊平衡格局依舊對煤價起到支撐作用。
一、產區庫存連續低位運行
(一)國有重點煤礦庫存
2017年以來,在去產能加速推進、進口煤政策收緊等影響下,國有重點煤礦庫存就一直處于下降的狀態,自2017年底至今,庫存一直處于近6年最低水平。截止2018年6月底,國有重點煤礦庫存總量2543萬噸,2017年同期庫存3375萬噸,同比減少832萬噸,降幅24.65%;從“三西”地區庫存來看,截止2018年6月底,“三西”地區庫存769萬噸,2017年同期庫存1101萬噸,同比減少332萬噸,降幅30.15%,同樣處于近6年來最低水平。
同時可以看出,自2018年以來,隨著優質產能的加速釋放,產量逐步增加,重點煤礦總庫存基本穩定并小幅增加,但“三西”地區卻依舊處于小幅回落的過程,4月份庫存上漲是因為大秦線檢修,拉運力度下降所致。
(二)樣本生產企業及站臺庫存
從樣本生產企業庫存數據來看,截至2018年7月中旬,樣本礦區庫存1530萬噸,2017年同期庫存1640萬噸,同比減少110萬噸,降幅6.7%。從鄂爾多斯(600295,股吧)主流站臺庫存來看,截至2018年7月中旬,庫存總量79萬噸,同比去年減少56萬噸,降幅41.48%,與年初對比,降幅達到72.28%。
樣本礦井的庫存情況與國有重點礦庫存情況類似,同樣處于近幾年來最低水平,而站臺庫存的變化與鐵路運力增加、發運能力增強有關。2017年汽運受限之后,鐵路運力緊張瓶頸突出,導致上下游難以有效聯通,站臺庫存高位。基于對相關部門繼續破除運力瓶頸的判斷,后續站臺庫存仍舊維持低位運行。
二、港口庫存高度不斷刷新
(一)環渤海港口庫存
供給側改革以來,隨著煤炭產能繼續向“三西”地區集中,環渤海四港(秦皇島、曹妃甸、黃驊、京唐港)的中轉地位更加明顯,截至2018年7月中旬,四港庫存1700萬噸,同比去年增加350萬噸,增幅25.7%;其中,第一大港秦皇島港庫存670萬噸,同比去年增加100萬噸左右,增幅17.5%。
(二)南方港口庫存
南方主流煤炭港口承載著進口轉運與華南、華東地區內貿煤轉運的功能,自2018年春節以來,在長協保運、進口放松等措施影響下,庫存一路攀升,重點港口(廣州港、防城港、寧波港)總庫存達到1300萬噸,同比去年增加360萬噸,增幅38%,與春節前相比增加500萬噸,增幅達到60%。
(三)江內港口庫存
江內港口作為最接近消費終端的集散地,其直接反映下游的需求和采購積極性。“兩湖一江”地區地處內陸,煤炭資源較少,且距離動力煤產地中心“三西”地區與進口煤港口均較遠,因此在旺季易出現“煤荒”事件,去年冬季,兩湖一江地區大量電廠庫存可用個位數,出現告急。
春節前后,相關部門保供措施加大,貿易商也提高采購囤貨的數量,在高位調入的保障下,庫容量與日俱增,到7月中旬,江內七港庫存達到730萬噸,同比去年增加220萬噸,增幅43%,與春節前相比增加440萬噸,增幅155.28%,為近年來最高水平。
三、電廠庫存達到去產能前高度
(一)六大電廠庫存及可用天數
2017年,在產能釋放緩慢、汽運禁止進港、鐵路運力不足,又疊加進口煤政策收緊的影響下,電廠庫存一度處于地位,難以保障旺季使用,電廠頻繁補庫依舊難以提高庫存,在春節前日耗大幅攀升的情況下,沿海六大電廠庫存一度處于900萬噸以下,可用天數為10天。
春節前后,產地提高開工率增產保供,鐵路批車量增加,春節前后10天內,庫存增加到1300萬噸以上,之后保障措施力度不減,同時進口煤政策定向放松,庫存一直保持高位,截至7月中旬,庫存連續1個月維持1500萬噸左右,均值水平在1510萬噸以上,同比去年增加240萬噸,增幅18.75%,而同期日耗均值高達76萬噸,增幅23.7%,比庫存增幅高5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六大電廠日均調入量高度與維持時間均創近年來歷史記錄。
(二)重點電廠庫存及可用天數
重點電廠以全國主流電廠504家為范本,涵蓋大部分主要燃煤電廠,變動情況與沿海六大電廠相似,6月份以來,重點電廠庫存超過7000萬噸,7月份以來更是達到7500萬噸,庫存同比去年增加近1300萬噸,增幅19.5%,與春節前相比增加近1700萬噸,增幅28.1%;可用天數連續1個月保持在20天以上,同比去年增加1天以上,且重點電廠日耗日均同比去年增加25萬噸。
四、社會庫存向下游轉移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上半年大秦線完成貨物運輸量2.25億噸,同比增長7.28%;我國環渤海主力港口合計發運煤炭3.52億噸,同比增長1250萬噸。鐵路調運與港口發運的高位,有力緩解了坑口庫存堆積難以有效向下游運輸的瓶頸,自2018年春節以來,整體社會庫存低位穩定,產地及庫存連續下降,中轉港與電廠庫存增加,庫存轉移動向明顯。
全社會動力煤庫存1.3億噸,同比去年減少5000萬噸,降幅26.8%,整體社會庫存的下降,依舊顯示出供給不足的市場狀態。中短期內,中轉港及下游庫存的高位,在旺季高煤耗的情況下,有力緩解采購壓力,壓制市場交易情緒;但中長期來看,如果產能釋放不及庫存消耗速度,則下游庫存的高位可持續性難以持久,供需緊平衡格局依舊對煤價起到支撐作用。
來源:網絡
- 上一篇:2018年6月全球粗鋼產量 2018/7/30
- 下一篇:鋼鐵:財政邊際放松 鋼鐵間接受益反彈 2018/7/30